人民體談:讓綠色成為成都大運會的特色

低碳魔方、碳循環燈箱、能源小屋……不久前,成都大運會低碳體驗館亮相。這一融合成都大運會低碳交通、低碳場館、低碳能源等綠色環保創意的一體化裝置,吸引各方觀眾參與互動,成為助力綠色大運、體驗低碳生活的生動寫照。
成都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(以下簡稱“成都大運會”)開幕在即。要問本屆大運會的特色亮點,除了精彩賽事、場上競技值得期待,辦賽過程中的綠色低碳同樣看點十足。以全力保障賽時綠色出行為例,大運會期間,將使用1340臺新能源大巴和1100余臺新能源汽車用于交通服務。從場館建設到賽事保障,成都大運動會在籌辦方面,貫穿著“綠色、節儉、必須”的辦賽原則,書寫著綠色賦能的新篇章。
綠色實踐得益于科技支撐。拿成都大運會涉及的新建場館來說,均達到綠色建筑二星級標準。既采用綠色建材,又減少建筑垃圾和污染物的產生,在很大程度上有賴于利用多元化技術手段,來實現低碳、節能、環保效果的最大化。對場館進行綠色改造升級,進行LED節能燈具替換,使用多聯變頻空調,將雨水匯聚儲存并循環利用……這些從場館設計到運行使用過程中的諸多細節,都離不開技術保障,真正做到融入創新科技、實現綠色低碳,以此展示出成都大運會的低碳特質、科技屬性。
理念是發展的導向。在“雙碳”目標驅動下,在新發展理念指引下,綠色辦賽成為成都大運會的重要使命之一,在各個環節中嚴格踐行綠色發展理念。成都大運會提出了“綠色、智慧、活力、共享”的辦賽理念,以實現賽事碳中和目標為引領,積極推進低碳能源廣泛應用。據第三方核查機構初步核算,成都大運會在全面落實源頭減排措施后,將實現減少碳排放約2.6萬噸。這說明,綠色理念賦能賽事活動,賽事活動點亮低碳生活,是能夠實現辦賽與環保的雙贏。
一場賽事帶動一座城市。綠色大運,同樣能給城市發展帶來新的動力和活力。比如,大運會場館建造之初,考慮到賽后的可持續利用,為全民健身需求提供了更多空間,這些場館也能發揮更大社會效益;又如,辦賽期間,鼓勵市民踐行低碳生活方式,創造便捷、綠色的交通環境,對涵養人們關注環保、追求可持續發展的意識和行動具有導向意義。應該說,從城市體育基礎設施的完善,到綠色低碳生活方式的倡導,借由成都大運會帶來的綠色低碳風尚,有助于推動辦賽、營城、興業、惠民的同頻共振,不僅展示著一座城市的嶄新活力,也持續提升著城市的能級水平,促使綠色轉型、城市發展和幸福生活交相輝映。
為迎接大運會如期舉辦,成都正著力提升城市景觀品質,街頭巷尾已然美景如畫。體育在添彩,蓉城在增色,綠色低碳的風尚也在潤物無聲中影響著你我。讓我們滿懷期待,喜迎成都大運會的到來,也相信大運會將帶給成都不一樣的色彩,而綠色定是那獨特的亮色。
分享讓更多人看到
- 評論
- 關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