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form id="9f3hd"></form>

        <address id="9f3hd"><nobr id="9f3hd"></nobr></address>

                  人民網
                  人民網>>觀點>>人民網評

                  人民網評:為推進國際科技創新交流不斷作出中國貢獻

                  岳譚
                  2023年11月08日14:22 | 來源:人民網-觀點頻道
                  小字號

                  站在歷史正確一邊,符合時代進步邏輯。11月6日,國家主席習近平向首屆“一帶一路”科技交流大會致賀信,強調中方將“深入實施‘一帶一路’科技創新行動計劃,推進國際科技創新交流,與各國共同挖掘創新增長潛力,激發創新合作潛能,強化創新伙伴關系,促進創新成果更多惠及各國人民”。

                  今年是共建“一帶一路”倡議提出10周年,科技合作是共建“一帶一路”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。2013年以來,中國支持逾萬名共建國家青年科學家來華開展短期科研工作和交流,累計培訓共建國家技術和管理人員1.6萬余人次,面向東盟、南亞、阿拉伯國家、非洲、拉美等區域建設了9個跨國技術轉移平臺,累計幫助50多個非洲國家建成20多個農業技術示范中心,在農業、新能源、衛生健康等領域啟動建設50余家“一帶一路”聯合實驗室。累累碩果,體現出中國同各方深化“一帶一路”合作伙伴關系的誠意,為推進世界科學事業發展、更好造福人類提供了中國主張、貢獻了中國力量。

                  科技創新是人類共同應對風險挑戰、促進和平和發展的重要力量。推進國際科技創新交流,彰顯出以科技協作增進人類福祉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胸懷。截至2023年6月底,中國與80多個共建國家簽署《政府間科技合作協定》,“一帶一路”國際科學組織聯盟(ANSO)成員單位達58家!耙粠б宦贰笔且粭l創新之路,中國不斷以更加開放的態度加強國際科技交流,推動完善全球科技治理,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開放創新生態。通過科技創新共同探索解決重要全球性問題的途徑和方法,共同應對時代挑戰,共同促進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,中國的決心堅定不移,中國的行動務實有力。

                  科學無國界,科技成果應該造福全人類,這是人類科學史的重要啟示。促進科技交流、創新協作,參與方的共同利益不是減少了,而是更多了。發展不是少數國家的權利,科技亦不應成為謀求強權霸權的壁壘、遏制打壓別國發展的武器。讓團結代替分裂、合作代替對抗、包容代替排他,才能更好促進人類科技進步,讓更多人受益其中。

                  科學技術是世界性的、時代性的,發展科學技術必須具有全球視野。從浦江創新論壇到大灣區科學論壇,從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到“一帶一路”科技交流大會,中國努力打造國際化科技創新交流合作平臺,同世界各國一道加強科學研究,密切科研協作,推動科技進步。事實證明,實現科技自立自強不能靠閉門造車、單打獨斗,更不能排斥學習先進、把自己封閉于世界之外。更加積極地開展國際科技交流合作,用好國際國內兩種科技資源,有助于更好建設科技強國,向世界科技高峰不斷登攀。

                  暮色蒼?磩潘,亂云飛渡仍從容。有中國這棵“勁松”挺立在百年變局之下,攜手各方應對各種全球性風險和挑戰,人類美好未來因此增添了更多可能性、可行性。以更加開放的思維和舉措推進國際科技交流合作,使中國成為全球科技開放合作的廣闊舞臺,同各國促進互惠共享,閃耀奪目的中國貢獻必將彪炳在人類科技史冊上。

                  (責編:尹深、曲源)

                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

                  返回頂部
                  在线观看亚洲影视欧美,三级少妇中文久久_ 免费亚洲国产综合,影视少妇精品久久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<form id="9f3hd"></form>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<address id="9f3hd"><nobr id="9f3hd"></nobr></address>